不予播出(not for broadcast)是一款以1980年代反乌托邦社会为背景的沉浸式模拟游戏,玩家扮演电视台导播,通过实时剪辑控制新闻节目内容,决定哪些画面、声音能被观众看到。游戏以多摄像头切换、敏感信息审查、广告插播为核心玩法,结合真人出演的新闻片段与黑色幽默叙事,构建了一个表面正常实则荒诞的集权社会。玩家需在高压环境下平衡收视率、政治立场与个人道德,每一次镜头切换、敏感词“哔”声处理都可能影响社会舆论走向。游戏提供14个结局、超50小时剧情内容,并支持中文配音,其独特的导播视角与反乌托邦主题结合,让玩家在机械重复的操作中感受被同化的绝望感。
1. 多摄像头实时切换:导播台左侧的四个屏幕对应不同信号源(如现场画面、新闻图片、远程连线),玩家需在0.5秒内切换镜头,确保特定人物特写、新闻配图等符合节目要求,错误切换会导致收视率下降。
2. 敏感信息审查系统:中间屏幕显示处理后的画面,右侧屏幕延迟2秒显示最终画面。玩家需在此期间用“哔”声掩盖脏话、政治敏感词,若遗漏会导致节目停播。例如,某场赛事直播中裸体示威者闯入,玩家需同时切换镜头、消音并解决信号干扰。
3. 广告与政治宣传植入:节目结束后需手动插入广告,广告选择影响电视台收入与政党支持率。部分广告暗含执政党宣传,如“先进党”的福利政策广告,而反对派“打断”组织的广告则可能触发审查风险。
1. 杰里米·唐纳森:男主持人,以尖酸刻薄著称,拒绝站队任何政党,常因嘉宾言论过激而拔枪干预,其“愤怒仓鼠”形象成为玩家心中的正义象征。
2. 梅根·沃尔夫:女主持人,表面专业实则畏首畏尾,私下对节目乱象提出批评,但面对镜头时仍配合审查,其“识大体”的生存哲学引发玩家争议。
3. 大卫·沃尔夫:前辈导播,为玩家提供操作指导,其经验分享帮助新手快速适应高压环境,但后期剧情揭示其曾参与审查黑幕。
4. 博斯曼:电视台老板,表面严厉实则暗中保护玩家,即使玩家参与反对派活动也仅降职处理,其“大家长”式管理折射出集权社会的控制逻辑。
1. 多周目深度体验:玩家为解锁结局反复游玩,发现每次选择均会触发新剧情,如支持“打断”组织后需在造反事件中决定是否捣乱,细微差异导致结局分支。
2. 角色反转设计:初期玩家试图扮演“好好先生”,但逐渐发现角色均非善类,如看似正义的律师私下婚姻破裂,玩家转而恶搞角色,解锁隐藏剧情。
3. 政治隐喻共鸣:玩家指出“先进党”的财富再分配政策与现实某些策略相似,其捂嘴策略引发对媒体控制的讨论,部分玩家表示“游戏比文字更尖锐”。
4. 操作压力与沉浸感:vr版本中,玩家需同时处理镜头切换、消音、信号干扰,手忙脚乱的操作流程强化了反乌托邦世界的窒息感,部分玩家称“玩完像在电视台值了夜班”。
不予播出以导播模拟为载体,创新性地解构了反乌托邦题材。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媒体审查机制转化为可交互的游戏系统,玩家在机械操作中逐渐理解集权社会的运作逻辑——每个人都是庞大机器中的螺丝钉,妥协与同化是生存的唯一方式。游戏通过前后台内容反差(如镜头前正义律师私下出轨)讽刺社会虚伪,而多结局设计则赋予玩家重复探索的动力。尽管操作难度随关卡提升,但均在可控范围内,适合喜欢策略模拟与黑色幽默的玩家。相较于旁观者的上帝视角,不予播出通过第一人称导播体验,让玩家更深刻地共情普通人在极权下的挣扎,堪称“电视节目版1984”。若你渴望在娱乐中反思社会,这款游戏值得一试。